company
欢迎访问贵州西南能矿矿业资产开发运营股份有限公司
由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研究和服务中心与省企业决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企业决策》杂志,2024年第1期刊发能矿资产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邵维懿同志文章《贵州省锰资源“富矿精开”路径探究及建议》,全文如下:
贵州省锰资源“富矿精开”路径探究及建议
邵维懿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全力抓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巩固提升新能源电池材料等优势产业。以“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为牵引,强力推进“富矿精开”;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煤、磷、铝、锰、重晶石、石英砂等资源型产业精细化、高端化发展。聚焦省委工作要求,心怀省之大计。作者一行赴铜仁大龙经济开发区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考察锰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通过参观生产车间及产品展厅,召开座谈会和相关人员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我省锰资源开发利用、精深加工、产品需求、产业规划情况。对我省锰资源“富矿精开”有效路径进行探究并提出建议。
一、我省锰矿资源及产业链状况
“黔中无闲石,贵地多宝藏”。我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分布广、门类全,煤、磷、铝、锰等49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全国前10位。矿产资源是贵州的比较优势,某种意义上是绝对优势。推动“富矿精开”是我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最大优势和关键一招,形成我省锰基新型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集聚效益。开辟一条有特色的锰资源精深加工的路径。
(一)我省锰矿石资源现状
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矿产之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锰矿石和锰基材料生产、消费大国,具有“三高两低”的特点,即对外依存度高、进口来源国依赖度高、低端产品产能高、开发利用程度低、自给保障能力低。国内锰矿资源品位低、杂质高、开采成本大,锰矿产量近10年来一直处于下降态势。据Wind数据,2022年我国锰矿产量为650万吨,而进口量达到2989万吨,进口依赖度高达88%。贵州锰矿资源特征与全国近似,为较大埋深的中低品位碳酸锰形式存在。近年来,铜仁市陆续发现普觉、高地、道坨及桃子坪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探明锰矿资源储量约7.08亿吨,居亚洲第一,其中松桃县高地超大型锰矿发现富锰矿石资源储量7535万吨,平均品位25.64%,与从非洲加纳进口的碳酸锰矿品位大致相当。
(二)我省锰资源产业链发展状况
我国锰产业链健全且成熟。上游矿石采选,以碳酸锰矿开采为主;中游锰矿石加工,有冶金和化工两个分支,冶金加工产品包括铁锰、硅锰、锰合金,占到锰矿石约88%的消费比例,占锰消费的绝对主导地位,化工用加工产品包括电解锰、电解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硫酸锰等锰盐;下游消费应用,涵盖钢铁合金、电池正极、电子消费、催化剂等多个领域。
我省锰产业链主要集中于中上游。一是上游锰矿石采选业,集中于中国“锰三角”的铜仁松桃县,年产碳酸锰矿石130万吨;二是中游锰矿石加工业,主要分为三类,其一是电解锰产品用于下游不锈钢的生产,我国占全球产能98%,2022年,贵州省电解锰产量占全国的12%,主要集中在铜仁松桃县。电解锰也是我省自产碳酸锰矿的主要消纳渠道。随着环保政策趋严,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电解锰产能出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二是电解二氧化锰产品主要用于生产一次电池、二次电池以及制备四氧化三锰做磁性材料。中国是全球最大电解二氧化锰生产国,2022年产量为45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75%,我省占全国产量的10%,2016年至2021年,碱锰和锰酸锂型电解二氧化锰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拉动电解二氧化锰产量上行;其三是高纯硫酸锰产品主要作为新能源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2022年中国高纯硫酸锰产量为30.7万吨,约占全球66%,铜仁大龙开发区是高纯硫酸锰的主要生产地,占全国产量的80%,随着三元正极材料产量的快速增长,对高纯硫酸锰的需求也将持续放大。
(三)锰基新型材料产业成为打造“电动贵州”的主阵地
总的来看,我省锰资源储量大,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同全国近似,结合市场具备经济效益的可开发储量占比不高,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且主要供给湘渝黔“锰三角”地区电解锰生产,这是由于我省碳酸锰埋深较大、矿石品位低、杂质多等禀赋决定的。我省锰产业以传统的锰系特钢、不锈钢产业链和新兴的锰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为主。电解锰产业依托“锰三角”矿石资源,率先发展电解锰行业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铜仁锰资源丰富,发展锰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政策及产业调整,电解锰行业未来逐步趋于总体稳定局部收缩态势。近年来电池及锰基功能材料产业蓬勃发展,为我省构建“一核两区”发展格局,一定会成为打造“电动贵州”新名片主攻阵地。
二、铜仁大龙经开区锰基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及成效
(一)大龙锰基新型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位于铜仁市东部,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开发区以“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生态工业新城”为目标。按照全省推动新型工业化部署,三元正极材料及原辅料产业聚集区正在加快培育,着力形成全省“一核两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大龙开发区围绕锰基新材料产业打造“电动贵州”新名片,其时已至,其势已成。目前,开发区已聚集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企业16家,上市企业1家,后备上市企业5家。园区多个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四氧化三锰市场占有率60%,高纯硫酸锰产品市场占有率80%,三元前驱体市场占有率28%,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15%。2022年开发区完成总产值472.16亿元,其中新型功能材料产值211.538亿元,同比增长60.41%。
(二)区内典型企业的具体实践和成效
1.贵州能矿锰业公司
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省管国有大(一)型企业西南能矿集团权属公司。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西能集团“全省非煤矿产资源整合开发的重要主体”的功能定位,西能集团累计投入约30亿元开展矿产资源找矿勘查工作,现拥有磷矿资源量约8.5亿吨,铝土矿资源量约2.5亿吨,锰矿资源量5100万吨,重晶石矿资源量2300万吨,萤石矿资源量50万吨等,为贵州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储备了较好的资源基础。同时,磷、锰、铝、锌、萤石等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项目业已同步推动。能矿锰业公司是西能集团锰资源精深加工的主体单位,锰基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是该公司的核心业务,项目坐落于大龙开发区北部,项目一期一步已建成年产1.65万吨电解二氧化锰、3万吨高纯硫酸锰产能。
公司电解二氧化锰用的锰矿石为加蓬、南非及澳大利亚采购的氧化锰矿。通过锰矿制粉、焙烧—浸出化合—净化除杂—电解—后处理产出电解二氧化锰产品。高纯硫酸锰是镍钴锰三元电池生产的必备原料之一,产品向区内中伟新材料公司销售。高纯硫酸锰的锰矿石与电解二氧化锰来源一致。原料通过锰矿球磨—浸出化合—净化除杂—萃取结晶产出高纯一水硫酸锰产品。公司生产的电解二氧化锰产品(P型、锰酸锂、碱性)以及高纯硫酸锰产品的理化指标都全面达到行业的水平,其中锰酸锂用二氧化锰产品理化指标全面达到行业的先进水平,全部产品都能够满足下游国内国际客户的质量要求。能矿锰业已启动项目一期二步建设,2024年底将形成3.3万吨/年电解二氧化锰、6万吨/年高纯硫酸锰的产能规模。
西南能矿集团锰资源循环经济示范项目
2.中伟新材料公司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是湖南中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上市主体。2020年12月,中伟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现已形成30万吨/年三元前驱体产能、2.5万吨/年四氧化三钴产能。2022年公司三元前驱体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7%,行业第一。
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是终端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行业的上游产业链。原料主要为硫酸锰、硫酸镍及硫酸钴等,硫酸锰主要向大龙开发区内生产高纯硫酸锰的相关企业采购,其他原料向国内企业购买。原料通过溶解—合成反应—过滤—预烧结—除铁产出三元前驱体产品。四氧化三钴产品用于钴酸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生产。原料主要为氯化钴,通过溶解—合成反应—过滤—氧化煅烧—除铁产出四氧化三钴产品。产品主要向国内特斯拉、厦门钨业、天津巴莫以及国外LG化学、三星公司销售。2022年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合计销售量近22万吨,实现营收303.44亿元,同比增加51.17%,归母净利润15.44亿元,同比增加64.39。中伟公司已全面布局镍、钴、磷、钠四大前驱体产品体系。贵州开阳20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和印尼6万吨冰镍一体化项目相继投产。
一、问题及建议
(一)做好国家锰矿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锰矿是我国紧缺的战略矿产,对外依存度极高。贵州省有资源储量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在黔东地区发现的碳酸锰富锰矿石,实现了我国锰矿地质找矿历史性突破。但是从成本因素考虑,我省锰矿地质勘查及资源开发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这是我省锰产业上游资源端面临的问题。
建议: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依托黔东地区锰矿资源富集区,加大区域资源勘查力度,将铜仁地区打造成为国家锰矿资源战略安全供应核心区。论证建设国内超大型锰矿资源供应链基地,提高国内锰矿资源的自给率,确保锰矿供应链产业链安全。这是“新国发2号文”明确支持贵州加大磷、铝、锰、金、萤石、重晶石等资源绿色勘探开发利用,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的要求,也是为我省锰矿“富矿精开”提供物质条件和战略保障。
(二)推动传统锰产业结构调整及锰污染治理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锰三角”矿业污染治理作出重要批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长江经济带生态警示片均指出锰渣库污染环境问题。同属“锰三角”地区的重庆、湖南已率先推动电解锰行业“退”“治”“转”工作。我省松桃县电解锰产业发展粗放,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锰渣渗漏、废水直排则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很大程度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
建议:一是加大我省电解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整合重组电解锰企业,及时出清落后产能,实施电解金属锰生产企业“退城入园”。指导传统电解锰产业“换道”发展,探索“本地碳酸锰矿-高纯硫酸锰-锰基新材料”方向模式;二是推进渣库治理和锰渣资源化利用。针对制约锰产业发展的锰渣处置难题,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研究探索“湿法、火法、抽吸法和水火相济法”等锰渣处置方式。加大锰渣焙烧改性用于水泥掺料、矿山充填料、路基材料、免烧砖原料的产业化应用,推动松桃增量锰渣清零、存量锰渣有序消纳;三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开展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土地复垦、渣场复绿等工作,突破发展瓶颈,充分挖掘和展现矿山旅游潜力,推动实现由“卖资源”向“卖风景”的转变,可以参考借鉴“万山汞矿”的转型发展之路。
(三)做强做大锰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
根据鑫椤锂电分析数据,新型锰基正极材料的发展前景广阔,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预计到2035年,锂电池用锰量有望增至130万吨以上,超过2021年的10倍,锂电池领域用锰量占比将达到5%。另一方面,以“磷矿石—净化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的生产提炼过程为例,估算磷酸铁锂折算为磷矿石利润高出磷矿石原矿销售利润至少6倍。可见延长产业链是资源高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中伟股份紧紧抓住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机遇期,走出了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锰资源精深加工之路。
建议:一是鉴于我省锰资源精深加工的中下游产业已经成熟,要继续做大做强中伟股份等锰基材料龙头企业,打造“雁阵式”格局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三元前驱体、锰酸锂、高纯硫酸锰、四氧化三锰等正极材料“强链”产业,提高产品市场份额及话语权;二是积极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集成整装、废旧电池回收利用、隔膜及电解液材料生产“补链”产业;三是基于我省锰基材料应用产业较为缺乏,需要加快引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锰基新型储能等应用领域的下游产业“延链”项目,做大做强产业链。
(四)发挥我省锰矿资源及产业优势加快关键技术攻关落地
新能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百花齐放,技术日新月异,产品迭代速度愈发加快,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富锰基材料已愈发得到市场认可。通过多年布局与发展,我省以锰基电池材料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加之我省锰矿资源储量巨大,具备富锰矿石的找矿前景,这些都是我省的比较优势。如何将我省锰矿资源优势转化为下游锰基新型材料产业优势并得到有效放大仍需在技术、政策等方面开展研究和解决。
建议:一是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力度,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富锂锰基、磷酸锰铁锂、锰基钠离子等电池材料研发产业化,更大发挥锰元素在新能源电池材料中安全、稳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产品锰比重,扩大下游市场需求,对冲传统三元材料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风险;二是充分发挥本地碳酸锰矿资源禀赋,以低品位碳酸锰制备电池级硫酸锰中试项目为契机,攻坚贫锰矿制备高纯硫酸锰过程中除杂成本过高的核心技术难题,推动锰产业向“本地碳酸锰矿-高纯硫酸锰-锰基新材料”发展;三是加大金融和财税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我省锰矿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激励政策,给予有关主体在金融、所得税、增值税等方面优惠,做优做实我省锰资源“富矿精开”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