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ny
欢迎访问贵州西南能矿矿业资产开发运营股份有限公司
在能矿资产公司,有这样一位青年干部:他从基层技术员跃升为独当一面的部门负责人,实现了职业赛道的三级跳,在企业发展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又在数字化转型和"富矿精开"战略实施中勇当先锋。他就是能矿资产公司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2023至2024年"青年成长之星"任伟同志。
扎根一线:在基层淬炼中积蓄能量
2016年5月,刚入职贵州新能源公司的任伟还是一名普通技术员,但他身上展现出的特质很快引起注意。作为新晋入职的热血青年,他在入职仅三个月后就获得西南能矿集团"两学一做看行动,提质增效当先锋"演讲比赛三等奖;2017年,凭借快速成长荣获公司年度"最佳进步员工"称号。
荣誉背后是脚踏实地的积累。任伟主动请缨负责北方四校和省内多所学校项目运营,常年奔波于各项目现场。夏日检修设备汗流浃背,冬季排查故障顶风冒雪,正是这段扎根一线的经历,让他对项目管理有了"肌肉记忆"般的深刻理解,也为日后担当重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临危受命:用系统思维破解经营困局
2021年初,新能源公司校园业务遭遇"至暗时刻":部门人员流失率超60%,合作院校催款函堆积如山,学生投诉率同比激增300%,多校明确表示要终止合作。更严峻的是,内部管理漏洞导致资产流失,竞争对手趁机蚕食市场,整个业务板块濒临崩盘。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在公司危难之际担任部门负责人,正如他的入党申请书中所言:“什么是我的初心?什么又是我的使命?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那首歌:'为什么国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面对这个"烂摊子",他没有被吓倒,而是创造性地运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工作方法:将千头万绪的难题分解为12项重点任务,建立"问题树-对策表-时间轴"三维管理体系。针对最棘手的资金链问题,他带领团队通宵分析近三年运营数据,发现设备能耗异常是成本黑洞,立即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单此一项每月节约运维费用4万余元。
"项目的问题必须回到项目本身解决。"任伟创新提出"校园服务双闭环"模式,通过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和学生满意度反馈系统,三个月内将投诉率降低至76%。与此同时,他亲自带队与省内外院校重新谈判,以"服务优先+效益为辅"的创新合作模式赢得校方信任。经过两年奋战,校园热水项目不仅扭亏为盈,更重塑了新能源公司的市场形象。
业务转型:在改革浪潮中勇立潮头
2021至2023年,任伟带领团队完成了一场漂亮的"生存突围战":消化存量债务500余万元,保障了员工薪酬按时发放;通过拓展节水业务和盘活闲置资产,年增现金流280万元;建立标准化运营体系,使项目人均管理效率提升40%。这些成绩助力他顺利通过2023年10月的中层干部竞聘,担任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
岗位变化带来视野升级。任伟敏锐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主导开发的锰业数字化项目实现年节能效益100余万元,成为集团数字孪生互联网应用的标杆案例,并获得省国资委表扬。2024年,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富矿精开"战略,他担任特色小矿种工作专班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石英砂、重晶石等矿种的深度调研,推动罗甸罗暮辉绿岩项目快速落地,展现了从执行者到战略推动者的成长轨迹。
成长密码:在知行合一中锻造核心竞争力
回顾任伟的成长历程,三个特质尤为突出:一是"把论文写在项目里"的实践精神,任伟的办公电脑里保存着连续186周的项目周报,记录着每个决策背后的数据支撑;二是"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的担当意识,在辉绿岩项目调研中,他亲赴省内外多地进行项目调研,为团队树立了榜样;三是"把冷板凳坐热"的战略定力,面对校园业务困局,他拒绝"砍业务保生存"的短视建议,坚持通过管理创新实现价值再造。
"任伟同志的成长轨迹,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干部应有的职业素养。"能矿资产公司党委书记在表彰会上这样评价,"他既有解决具体问题的'硬功夫',又有服务战略大局的'软实力',这种复合型人才正是企业高质量发展最需要的。"
从技术员到管理执行者,任伟以“干”为笔,在实践的画卷上书写出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表示,这只是一个新起点:"'富矿精开'不仅是资源开发策略,更是青年干部的成长方法论——只有持续挖掘自身潜能,把个人奋斗融入发展大局,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升华。"站在新的发展坐标上,这位青年成长之星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集团公司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新的篇章。(作者:陈莹;编辑:陈莹;二审:沈仕海;三审:雷泽富)